2015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清城區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深挖經濟增長潛力,促使全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但受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和環保節能減排等不利因素影響,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經濟走勢容易產生波動。
一、經濟運行主要情況和特點
初步核算,2015年清城區(含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459.7億元,同比增長8.4%,增幅與全市水平持平,比全年預測和去年水平均低0.1個百分點。同時,物價低位回穩,CPI溫和上漲1.7%;就業總體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2.36%;財政收入保持增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4%。經濟發展基本面總體良好,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一)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一季度全區經濟增長8.2%;上半年增速回落至5.0%;前三季度增速回升到9.0%;全年增速回穩至8.4%,經濟運行呈現“V”形筑底回穩的發展態勢。2015年實現生產總值459.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6.3億元,同比增長4.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18.4億元,同比增長7.0%,工業完成增加值209.0億元,同比增長7.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14.9億元,同比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5.8:48.8:45.4調整優化為5.7:47.5:46.8,第三產業比重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0%,拉動全區經濟增長4.4個百分點。

(二)農業生產穩定,農產品供應平穩。2015年清城區自然災害和動植物疫情較少,未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農產品穩定增產。全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3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分別完成產值22.1億元、1.6億元、12.6億元和5.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8%、6.3%、4.1%和6.0%。主要農產品中,蔬菜播種面積19.8萬畝,同比增長6.0%,產量34.5萬噸,同比增長6.1%;水果播種面積11.1萬畝,同比增長2.2%,產量14.6萬噸,同比增長7.3%;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1762萬只,同比增長4.0%;出欄生豬19.2萬頭,同比增長4.1%。
(三)工業經濟增速放緩,效益指標保持增長。2015年全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05.3億元,同比增長2.2%,增幅較上年回落10.7個百分點;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8.3億元,同比增長7.5%,增幅較上年回落6.2個百分點。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8%,拉動GDP增長3.7個百分點。從輕重工業來看: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109.3億元,同比增長21.8%;重工業完成產值796.0億元,與去年持平,輕重工業比例為12.1:87.9。從兩大支柱產業來看:陶瓷業完成產值72.8億元,同比下降7.0%;以銅材為主的有色金屬拆解和加工業完成產值311.6億元,同比下降7.6%。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876.5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出口交貨值42.5億元,同比增長0.9%。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6.68億元,同比增長14.5%,主要行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實現利潤39.36億元,同比增長20.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4.67億元,同比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80.22,較上年提高28.09個百分點;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8.16%,較上年提高0.97個百分點。
(四)社會消費供銷平穩,物價溫和上漲。全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3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較上年回落4.5個百分點。其中批發業完成98.0億元,同比增長1.2%;零售業完成168.3億元,同比增長13.5%;住宿業完成2.6億元,同比增長13.1%;餐飲業完成8.4億元,同比增長7.0%。從城鄉消費市場來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0.2億元,同比增長7.8%;農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1億元,同比增長16.9%,鄉村消費品市場相對活躍,增速比城鎮高9.1個百分點,份額也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企業完成消費品零售額104.6億元,同比下降3.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101.7,溫和上漲1.7%。
(五)投資增速顯著回落,房屋銷售加速回暖。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3.5億元,同比增長13.8%,增速比上年回落8.0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完成72.7億元,同比增長30.6%;工業投資完成44.4億元,同比增長25.2%;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51.4億元,同比增長8.5%。廣清產業園(石角園)高速發展對全區投資拉動較大,全年園區共完成投資18.3億元,拉動全區投資增長6.9個百分點,其中26個已入統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2.8億元。商品房銷售繼續轉好,全年完成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7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0%,增幅比上年提高50.9個百分點。
(六)預算收入低速增長,民生支出力度加大。2015年,全區(不含高新區)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3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完成稅收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3.9%,主要稅種中,增值稅同比增長10.9%;營業稅同比下降3.1%;契稅同比下降8.0%。完成非稅收入5.7億元,同比增長0.1%,非稅收入比重較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1.0億元,同比增長25.8%,各類社會建設投入力度加大,財政預算支出增速高出預算收入 23.4個百分點。其中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等民生領域的支出22.3億元,同比增長31.0%。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91.1億元,同比增長7.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69.7億元,同比增長11.4%。
(七)第三產業發展加快,對經濟增長貢獻進一步增強。2015年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亮點,三產占全區經濟總量的46.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3.0%,比上年提高9.3個百分點,拉動全區經濟增長4.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主要行業發展明顯加快,其中郵政業務總量增速比上年提高51.1個百分點;住宿業營業額增速比上年提高16.6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速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比上年提高50.9個百分點;財政預算八項支出合計增速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二、當前經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從全年經濟形勢來看,全區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但在節能減排任務仍然很重和國內經濟仍處在“三期疊加”的壓力下,工業、投資和社會消費等主要國民經濟行業仍然面臨較大的發展困難,一些存在問題仍需我們高度重視:
(一)部分指標完成情況不夠理想
從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看,全年完成情況不理想的指標主要有:農業產值增速比年初預測低1.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年初預測低5.6個百分點;批發業銷售額增速不增反降了0.8%,比年初預測低8.4個百分點;零售業銷售額增速比年初預測低3.1個百分點;餐飲業營業額增速比年初預測低2.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增速分別比年初預測低7.1個和1.6個百分點;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合計營業收入增速比年初預測低2.1個百分點。
(二)工業缺乏新增長點
一是新增工業企業推進緩慢。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實創涂料、長欣利電子等8家原計劃本年新增的企業推進緩慢,還不夠條件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二是增資擴產企業產能釋放不足。本年9家預計增資擴產企業中,4家已完成增資擴產,但其中勵泰和新亞光2家企業產值不升反降了30.7%,拖累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下降0.1個百分點。三是環保減排對兩大支柱行業造成的強約束。節能減排對我區陶瓷業和有色金屬行業影響巨大,全區17家陶瓷業企業中有9家產值下降,共完成產值72.8億元,同比下降7.0%;35家以銅材為主的有色金屬拆解和加工業企業中有17家產值下降,共完成產值311.6億元,同比下降7.6%。四是工業增速的評估方法變化帶來的影響。去年8月開始,省局評估工業增加值增速的方法由原來“企業直報數據速度”與“工業用電量增速”相結合的辦法,改為“企業直報數據速度”與“工業用電量增速占30%+工業企業所繳的國稅、地稅增速各占15%+企業利潤增速占20%+企業職工勞動報酬增速占20%”相結合的辦法,對工業增速的確認反饋更加嚴格,今后工業要實現較快增長更加困難。
(三)消費市場缺乏熱點商品帶動
一是石油制品占比大,油價下跌影響平穩增長。石油制品占我區全社會消費的20%左右,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油價持續走低和需求放緩拉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個百分點。二是傳統商業實體受電商沖擊大。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對本地傳統實體商貿企業經營帶來巨大沖擊,分占了部分銷售市場,而傳統商業企業實體店同時面臨銷售增長放緩和人工、租金等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盈利能力大為減弱。而且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如果不是由本地法人企業完成的,也就無法納入本地統計。三是市場缺乏新的消費熱點帶動。家電下鄉、節能家電補貼等多項促進消費政策的到期,刺激消費政策進入空檔期,消費市場缺乏新的增長點。
(四)投資增長后勁不足
一是重點項目數量少、推進慢。2015年全區重點項目數量偏少,全年僅76個,比2014年(100個)少24個;已開工并入統項目43個,入統率不足六成,受項目用地審批未完善等原因影響,還有佛清從高速、省職教基地、藍寶制藥和新北江制藥等項目還不夠條件申報入統。二是工業投資比重偏低。全年工業投資雖然增長25.2%,但總量僅占全部投資14.0%,比重較全市水平低1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偏小將直接影響工業的發展后勁。三是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房地產投資作為我區投資的主要拉動力,總量占到我區全部投資49.9%左右,比上年(52.3%)回落2.4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速也由最高2月累計增長72.3%逐步回落到10月累計增長5.0%,全年略有回升,累計增長8.5%。房地產投資對全區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由上年50.2%減弱到32.4%,對全區投資增長的拉動力持續減弱。
三、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下,針對目前我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發展后勁不足,環保節能減排任務較重,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等困難和問題,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
要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既定的工作部署,積極應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確保經濟穩定健康增長。各級各部門要繼續加強各行業發展情況的調查摸底,特別針對上年發展不理想的行業,更要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促進措施來扭轉不利局面。
(二)抓好工業經濟,督促企業恢復產能
1、深挖存量,擴大增量。一是做好現有企業的生產保障工作。繼續協助現有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實際困難,做好企業用工、用水、用電、用氣等后勤保障,確保企業正常生產。二是抓好新增企業的推進工作。繼續推進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相關工作,爭取更多企業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為工業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三是抓好增資擴產企業的推進工作。繼續鼓勵和扶持企業加大增資擴產投資力度,督促企業擴大生產,釋放產能,讓增資擴產企業真正產出成效。
2、切實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上一輪經濟發展周期培育起來的有色金屬拆解加工業和陶瓷業兩大支柱行業,在節能減排控制目標影響下,發展空間日益狹窄。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區要繼續著力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對一些落后產能企業,該淘汰的就淘汰、該遷出的就遷出、該轉型的就轉型,為新行業培育騰出空間。
3、切實抓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率的提高工作。各街鎮及區直相關職能部門必須以高度重視、認真負責的態度加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率的提高工作。首先是要加強增加值率的比對核查工作。通過與上年比,與上月比,與同行業比,與省、市的平均水平比等方法,找出距離,找出差距,找出原因。其次是要加強增加值四項構成指標的審核評估工作。對增加值率較低或下降的企業要從勞動報酬(工資)、生產稅凈額(稅收)、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利潤)等構成增加值的四項指標入手,加強對企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折舊率、投資收益以及稅收等基礎指標的審核評估,找出企業可能與事實不相符的指標數據,分析企業增加值率下降的真正原因,并對癥下藥,及時解決。
(三)培育新增企業,繁榮消費市場
一是加快“兩轉”工作推進。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促進市場主體規范升級的實施意見》(清府辦[2014]68號)的精神,繼續推進“個體轉企業”和“限下轉限上”工作,對達到“四下轉四上”條件的企業,要抓緊做好申報督促工作。對新招商的商貿單位,尤其是一些商貿中心和批零市場,相關職能部門要提前做好規劃,按限額以上商業企業的標準鼓勵和引導投資建設,發展壯大限額以上經濟。
二是發展新型業態,拓展電子商務。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發動,制定財政扶持政策,以國家推進“互聯網+”為契機,加快培育當地限額以上電商平臺,促進傳統產業和電子商務協調、融合發展。
(四)增強投資拉動,優化投資結構
一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全區重點項目推進,積極爭取用地指標,盤活存量土地,加快拆遷進度,強化審批、用地、用水、用電等服務,為項目建設提供必要的要素保證。二是優化項目投資結構。在今后項目的引進工作上,我們要加大對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生物制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引入力度,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三是加大技改投資力度。通過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力度,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使這成為全區工業經濟加快發展的強力引擎。
四、明年經濟運行情況預測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預計2016年全國經濟增長放緩至6.6%-6.8%之間,略低于去年。從我區去年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來看,雖然工業、投資和財政收入等指標較上年出現回落趨勢,但是農業、社會消費等領域穩定發展,第三產業成為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房地產業、金融業以及其他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經濟穩定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我們預測,全區2016年生產總值增長8.0 -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5.0%。但由于當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存在,節能減排的任務仍然較重,調結構,促轉型的任務仍然艱巨,明年各項指標增長壓力普遍較大。
供稿:清城區統計局綜合專業
二○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